河南工业大学  欢迎进入365备用网!

欢迎进入365备用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人才引进 >> 正文 土木建筑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 人才引进 人事政策 特聘教授 教授风采
联系我们

365备用网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
邮编:450001
Tel:0371--67758678
E-mail:tgb@haut.edu.cn

现有国家级人才计划

添加时间:2014-12-16 23:10:40 点击数: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分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从类别分为“创新”和“创业”两类,从在职时间分为“长期”和“短期”。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职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二)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四)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青年千人计划”,引进对象和条件须具备以下条件:1、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2、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3、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4、引进后全职回国工作;5、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将引进人才作为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等学术带头人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进行申报。


“千人计划引智配套工程”:简称“千引工程”,包括两个引智项目,即:“千人计划引智配套项目”和“千人计划引智培育项目”。“千人计划引智配套项目”:围绕高校聘请的“千人计划”专家,以“千人计划”专家所在的学科为依托,引进与之相关的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专家团队,为“千人计划”专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和作用、密切其与国际科技前沿的联系提供必要的国外智力支持和保障。引智方向:在聘有“千人计划”专家的高校中,为配合“千人计划”专家的科研工作而聘请的海外高水平专家、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有较高学术地位的资深专家等。每个项目27万元人民币以内。“千人计划引智培育项目”:鼓励、支持高校聘请专业水平高、在华工作时间长的外国文教专家,引进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海外青年杰出人才,在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同时,为培育和发现“千人计划”后备人才创造条件。引智方向:1、高层次外国专家。如:国外工程院/科学院院士、世界知名大学教授、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知名专家等,每年来华工作时间不少于2周。资助标准:9万元人民币以内(2周-1个月)、13.5万元人民币以内(2个月)、22.5万元人民币以内(5个月)。2、海外高水平专家团队。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围绕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专项,特色优势学科,成建制引进专家团队,至少有1名学术大师、5名学术骨干。该项目须经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联合评审。资助标准:每个项目27万元人民币以内。3、海外青年杰出人才。年龄在45岁以下,博士或在读博士、博士后,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学术成就,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线科研人员,来华工作时间累计在1个月以上。资助标准:9万元人民币以内。


“外专千人计划 ”:是由中组部牵头设立,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重点引进长期项目非华裔外国专家,引进后至少连续来华工作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申报人须符合“千人计划”引才标准,年龄可放宽到65岁。获得此计划者,国家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下同),300-500万科研启动经费。省里配套奖励100万元。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教育部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评审一次,资助规模为每年1000人左右。本计划支持的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德才兼备,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受聘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在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自然科学类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元。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期内的研究工作,一次核定,分年度拨款。 除“985”高校外,其他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单位按1:1比例共同资助。教育部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高级研究学者”选派计划中,每年择优资助200名左右“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长江学者实行岗位聘任制。高等学校设置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实行合同管理。每年聘任特聘教授150名,聘期为5年;讲座教授50名,聘期为3年,在聘期内享受长江学者奖金。特聘教授基本条件:1.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选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年龄不超过55周岁;2.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海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3. 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创新性、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能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4. 恪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拼搏奉献精神;5. 聘期内全职在受聘高校工作。应在签订聘任合同后一年内全职到岗工作。讲座教授基本条件:1. 在海外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教授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2. 学术造诣高深,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3. 诚实守信、学风严谨、乐于奉献、崇尚科学精神;4. 每年在国内受聘高校工作2个月以上。


百千万人才工程: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旨在加强中国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举措。1994年7月由国家人事部提出,1995年底由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坚持以培养(而不是选拔)为主的原则。百千万人才工程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造就上百名45岁左右,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造就上千名45岁以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出上万名30至45岁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级人选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我校目前有宣勇和朱祝军2位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为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特设。资助国内及尚在境外即将回国工作的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申请者应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道德; 2.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3.一般应获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国内外同行承认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或对本学科领域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承认的突出的创造性科技成果,或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每年在职工作的时间9个月以上。每年受理一次。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为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平台的投资效益,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高等学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一、基本条件:1.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和教育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主要从事以探索未知世界、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目的的开创性、探索性研究;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的前沿研究;有明确的技术路线、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2.创新团队一般应以国家实验室或近五年内经过国家评估且结果为优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业绩优秀的国家或教育部工程化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团队带头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3.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一般应为在本校科研教学第一线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学家等中青年专家。4.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高等学校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5.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10人以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每年资助60个左右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期限为三年。资助经费合计300万元。教育部每年择优选派当年支持的创新团队的100名左右成员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上一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下一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