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  欢迎进入365备用网!

欢迎进入365备用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历史回眸 >> 正文 土木建筑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架构 历史回眸 学院荣誉 综合服务 学术机构 学院标识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365备用网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
邮编:450001
Tel:0371--67758678
E-mail:tgb@haut.edu.cn

土木建筑学院院史(1978--2006)

添加时间:2014-12-09 16:44:51 点击数:

第一部分   土木建筑学院的发展历程

365备用网的前身是郑州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和郑州粮食学院建筑工程系、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始建于1982年3月6日。

一、粮油仓厂建筑专业与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的诞生(1978.8—1985.7)

(一)粮油仓厂建筑专业与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创建过程

1975年6月原郑州粮食学院粮油工业系受商业部委托举办了粮油仓厂建筑进修班(学制一年半),结业后,在商业部基建局局长李士彬的倡议下,商业部要求郑州粮食学院设置粮油仓厂建筑专业,为全国的粮食系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粮油仓厂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以解决粮食部门仓厂建筑设计高级技术人才奇缺的问题。学校按照商业部的要求指定粮油储藏系陆永年同志负责筹建工作,当时陆永年同志是在单抢匹马,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筹建工作的。1978年8月商业部指示我校在粮油储藏系增设仓厂建筑班,开始招生,同年11月在粮油储藏系设置仓厂建筑教研室。1979年6月在粮油储藏系设置了粮油仓厂建筑专业,继续本科招生。1982年3月商业部批准我校设立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同年9月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正式成立,陆永年任系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1984年1月陆永年任主任,1984年12月曾建中任系副主任。

(二)专业设置与发展规模

粮油仓厂建筑专业在1978年筹建阶段,确定为本科,学制4年,发展规模是360人。在1980年筹建建工楼设计建筑面积时,确定发展规模是240人。1978年至1981年四年每年招生30人,1982至1985年四年每年招生60人。

(三)招生与毕业生分配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从1978年8月开始招生,到1984年9月,在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28省(市)招收本科生309人(其中,1978年34人,1979年30人,1980年30人,1981年32人,1982年61人,1983年61人,1984年60人)。从1982年7月第一届学生毕业生开始到1985年7月共向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是商业部与部属设计院、高等院校等单位输送了本科毕业生125人(其中:1982年34人,1983年30人,1984年29人,1985年32人),在这四届毕业生中,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授予学士学位的121人,颁发毕业证书的124人,结业证书的1人。从1985年开始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当年即1981级毕业生中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的有宋春燕、胡繁荣两人。现在他们大都工作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粮食部门和相关单位,不少同志已成长为各级领导和教学、科研的专家学者。

(四)教学组织与教师队伍

1978年11月9日学校党委根据粮油仓厂建筑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在粮食储藏系设置了粮油仓厂建筑教研室,由陆永年、胡建两人组成,陆永年任教研室主任。1979年从校内外调入王录民等四名教师。1982年7月留校和从兄弟院校分配来范建华、袁海龙等10名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教师达到18人。1982年9月成立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后,在粮油仓厂建筑教研室下,设置了四个教学小组,即仓厂建筑教学小组,建筑施工教学小组,建筑结构教学小组和建筑力学教学小组,为培养师资力量,建立教研室进行准备。1983年从校外调入曾建中以及从校内外分配来王振清等3名本科毕业生任教。1984年从校内外分配来王之森等3名本科毕业生,同年因林美德身体不好,自愿要求讲专业外语,经施工教学小组同意,批准调往学校机械系任教。1985年从校内外分配来周秋寒等3名毕业生任教,同年9月王全志、孟建川分别考取武汉建材学院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王振清考取同济大学研究生班,同年10月学校基建部门缺少技术力量,调马继思到基建处工作。1985年7月拥有专业教师25人

从1978年开始招生到1982年第一届本科学生毕业以前,系副主任陆永年副教授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聘请原郑州工学院的教师任课,并且想方设法调入教师,及时把3名教师送往兄弟院校进修、培训。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到1982年7月,一批青年教师的到来,给教学科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随之而来的是青年教师如何适应教学科研工作问题,为加速师资培养,采用边任课、边指导、边培养的方式,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并选派部分教师到同济大学等高校进修或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

(五)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需要,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本科学生的教材主要选用全国统编教材,同时结合粮食部门建筑的特点,组织教师自编了《粮油仓厂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城镇与村镇规划》及《建筑结构维修与加固》等教材。

(六)实验室建设

1980年9月上报商业部新建仓厂建筑专业实验室。商业部为了解决专业实验教学急需的问题,1980年10月同意拨付仓厂建筑专业实验室建筑经费10万元 ,由于设计问题,当年未能开工,1981年4月学校再次向商业部报告,要求开工建设,仓厂建筑专业简易实验室于1983年完工,交工后,被学校作为学生食堂使用,直接影响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就连已经购置的实验设备,也无法安装。1983年建工楼开工建设,1985年7月19日完工,3568平方米的建工楼正式投入使用后,系领导立即组织力量将已购置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安装,并新购实验设备,为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领导变更

1982年9月成立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陆永年任系副主任,李桃、秦学善同志任系党总支副书记。1984年1月机构改革,陆永年任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主任;粮食机械系力学教研室划归为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于若冰随力学教研室调到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任系副主任,谢泉盛任系党支部副书记,李桃、秦学善分别调往油脂工程系、粮油储藏系工作。1984年9月周念祖任系党总支副书记;1984年12月于若冰调往科研处工作,谢泉盛调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同时曾建中任系副主任。1985年2月原粮油机械系力学教研室郑贵然从美国回国任系副主任。

二、建筑工程系的诞生和发展(1985.7—2004.9)

1985年7月10日学校为了突出办学特色、拓宽办学思路、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将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更改为建筑工程系,将工业和粮油仓厂建筑专业更名为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一)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1985年7月专业名称更改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后,按照1985年原郑州粮食学院制定的《1986——1990年发展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在校生规模为360人,从1986年开始每年招生90人。1988年增设建筑经济与工程管理专科专业,学制为两年,1988年招生30人,1989年开始每年招收60人,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技术,能综合分析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从事建筑管理的专门人才。1992年,在建筑经济与工程管理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建筑工程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成功申报建筑学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招生规模为1个班21人,2003年开始招生2个班,规模40人;199  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更名为建筑工程专业,1999年建筑工程专业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2003年成功申报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招生规模2个班60人。到2004年9月,建筑工程系已拥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100多人,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特色更加突出,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得到全面提升

建筑工程系从1978年第一任系主任路永年筹办开始,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奋斗,到1985年7月已初具规模。1985年7月全系有教职员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3568平方米的四层建工楼一幢,实验室已开始安装实验设备,资料室也初具规模。进入90年代以后,师资力量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系制定了青年教师成才计划,把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先后选派了多位教师攻读学位,使其成为各学科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在教学、科研中给教师压担子等措施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原方、杜明芳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于庆展、陈丽、王薇、宋春燕、贺秋梅、刘起霞、周秋寒等教师获得学校教学优秀一、二等奖,王薇、刘存中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1年9月,王广国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4年《高等工程教育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获河南省网络课程一等奖;《高等院校力学系列课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获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土力学虚拟实验室》获河南省现代技术教育一等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均得到了全面提升,到2004年我系已拥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1人,博士6人,硕士26人,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9人,一级注册结构师12人,注册岩土工程师2人,注册造价师4人,建筑工程师10人。荟萃了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并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平台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科研水平不断增强

建筑工程系成立后,根据系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参加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争取重大、重点项目,不断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先后有30余人在国家、省、部级科技竞赛中获奖,部分科研论文被SCI、EI收录。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10余部。取得了《一种建、构筑物顶盖》、《粮仓用密封门》、《适用于储粮浅圆仓的挡料门》等4项国家专利;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和设计项目数百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设计奖等30余项;编制国家粮食储备库通用仓型施工图26个系列69套,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粮库,1200多万吨仓容中使用;设计国家储备粮库建设项目342个,遍及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仓容达1225万吨,占全国该项目建设总规模的1/4以上;完成基坑支护与软土及特殊性岩土地基处理工程项目20余项;完成了《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智能化决策系统》、《低温储粮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粮食立筒仓中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新粘弹性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钢纤维混凝土新型粮食筒仓性能研究》、《地震作用下粮仓仓壁粮食侧压力的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土—台共同作用的非线性分析》、《压电薄膜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技术研究》等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在建钢筋混凝土可靠性控制技术研究》等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富有开拓精神的科研队伍,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建筑工程系成立以后,加强了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国内的1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每年我们还派出专家、教授等科研人员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出国留学、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952002年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担了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Hong Kong)“Prediction of ground subsidence induced by tunneling in urban areas”的研究工作 20022004年与美国布朗深水管道公司联合承担了《中美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项目》。2000年12月举办了粮食设计规范及建设标准研讨会,2001年10月举办了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送审稿讨论会,2001年11月举办了粮食钢板仓设计规范送审稿讨论会,2002年11月举办了粮食立筒库建设国际研讨会。先后派出王录民、王振清、肖昭然、杜明芳、韩阳、朱同顺、宋春燕、原方、张华等多名教师赴国外留学、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邀请刘建航、何静堂、赵国藩等两院院士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并与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广泛的国内、国际交流,增强了教学科研实力,也扩大了我们在国内外的影响。

(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效果显著

强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把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1998年成功申报了结构工程硕士点,1999年开始招生;2000年成功申报了岩土工程硕士点,2001年开始招生;2003年在申报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两个博士点的同时,成功申报了工程力学硕士点,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2002—2004年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5篇,其中3篇被EI收录,不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为提高学科建设的档次,2003年紧紧抓住重点学科评审机遇,调动全系教师积极参与,并成立了结构工程省重点学科申报项目组,当年结构工程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结束了建筑工程系没有省级重点学科的历史,使学科层次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富有开拓精神的学术科研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中国粮食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管线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岩土测试委员会委员1人,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人,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1人,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3人,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学科队伍成员所学专业包括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抗震工程、固体力学、工程管理、桥梁与隧道、工程地质、水工结构等,涉及面广,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科技开发快速发展,科技服务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 “依托校系优势,系办为主,建立专职队伍,突出发展实业”的科技开发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82年创建了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已成为具有全国的商物粮行业甲级资质、商业行业粮食类甲级设计资质,建筑行业设计乙级资质、工程总承包乙级资质和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的专业设计院,业务范围包括工程设计、咨询、测绘、监理、设备采购和安装以及粮食流通与仓储工程、制米制粉工程、饲料工程、油脂工程、民用建筑与一般工业建筑的总体、单体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目前形成了一支拥有37名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2名工程师(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11名、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3名、国家注册评估师1名、国家注册造价师4名、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2名、国家注册咨询师10名、注册电气工程师1名、注册化工工程师3名)组成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设计队伍。自建院至2002年1月,设计院共完成咨询、设计和总承包工程数百项,包括粮食储备库、中转库、港口库、粮油食品加工厂、民用建筑等各类工程项目,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土木工程学科以粮食集散立体压力理论和仓厂结构研究为主要特色,承担多项“八五”、“九五”及“十五”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多种新的仓型,构建了大直径浅圆仓粮食侧压力理论,为近几年国家大规模的储备粮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及技术支持。其中国家重点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13项,中央直属储备粮库项目108项,使用我院通用图的项目234项;设计完成大、中型面粉厂100余项;油脂加工厂70余项。在这些项目的咨询、设计及部分总承包过程中,受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世界银行监理团和外籍咨询专家、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4年,设计院在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外高桥建设项目中拔得头筹,成为该项目设计的总承包单位,它标志着设计院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七)学生工作特色明显

结合专业的特点、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狠抓学生考研、就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2002以来,连年举办富有特色的学生科研活动——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在第二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许启铿、贺文彬、徐佳俊、王凯获得鼓励奖;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遍及天南海北,他们专业知识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用智慧和汗水描绘着祖国兴旺发达的宏伟蓝图;采取了一系列调动学生考研积极性的措施,200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率达到了50%,考取率达到了14.1%,也创造了我系历史最高水平。

三、土木建筑学院的现在和未来(2004.9—)

20045月,原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南工业大学,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对院系进行了调整,撤销了建筑工程系建制,成立了土木建筑学院,学院由原郑州工程学院的建筑工程系和原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力学教研室合并而成。王振清任院长,王广国任党总支书记,武威任党总支副书记,20051月,学校干部调整,余传杰任党总支书记,20061月,肖昭然、原方任副院长。土木建筑学院建院以来,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和河南工业大学的蓬勃发展,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等工作中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调整完善机构设置

2005年12月,在原有教研室的基础上,学院进行了机构调整,成立了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系和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教研中心。目前学院下设办公室、团总支以及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系和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教研中心,拥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评为河南省名牌专业,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点和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7个二级硕士点以及岩土工程、粮仓建筑2个研究所,其中结构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二)加强党建工作

根据学院党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校党委基层党组织改选,成立了三个教工支部、学生支部和研究生支部,选拔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并完善了支部党员发展、理论学习、支委会、民主生活会等多项制度,使党组织真正成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校、学院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在学院组织发展工作上,确定了“尽快培训、尽快培养、尽快发展”的教工党员原则,即入党积极分子没上过党课的抓紧安排上党课,已上过党课的抓紧培养,已经培养成熟的抓紧发展。注重在教师中发展党员,04、05两年转正党员两名,接收新党员两名,确定发展对象三名、培养对象两名,学生党员也是如此,按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抓紧对低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与发展。利用党校、团校等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并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及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提高其理论素质。

2005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按照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扎实做好了动员学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解决了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影响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促进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在班子建设方面,2005年新领导班子组成后,学院把加强班子建设,特别是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主要抓了处级中心组学习,通过健全处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和规范政治理论学习,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讲政治觉悟、讲大局观念、讲团结合作、讲弘扬正气的氛围。目前“学理论、思全局、议大事、出思路、抓重点、促发展”成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在工作中,班子坚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事班子成员积极沟通、协商,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贴近群众。先后制定、完善了《土木建筑学院领导岗位职责》、《土木建筑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土木建筑学院党、政议事规则》以及《土木建筑学院处级中心组学习制度》等,使管理更加规范,使决策更加科学。

(三)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引才与引智并举、使用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高水平土木建筑学院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面向国内外,制定特殊政策,积极引进在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以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和新建专业急需的优秀人才,着力建设一支以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富有开拓精神的工作队伍。另外学院还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提高,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2005年学院引进博士3人,硕士8人,外派3人学习进修、攻读学位。至2006年4月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人,博士10人,硕士23人,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9人,一级注册结构师12人,注册岩土工程师4人,注册造价师4人,建筑工程师10人,荟萃了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

(四) 规范和加强教育教学工作

学院牢固树立教学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注重规范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努力做到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动开发,密切理论与实践,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2005年,按照建设高水平河南工业大学的要求,重新完善修订了4个专业的教学计划;通过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新专业办学水平评估,针对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做了一系列工作;

围绕教学评估做工作,按照以评促建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评估的意义和精神,成立了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和8个具体工作小组,制定了学院教学评估工作方案,积极准备和完善各类教学评估资料;完成了2门省级网络课程建设,组织了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在河南工业大学第一届教学大奖赛中,陈丽获得一等奖,刘起霞获得二等奖,王薇等获得三等奖。通过扎实有效工作,我院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和师生的高度认可。

(五)科研和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院按照“强化特色,突出优势,全面发展”的科研工作总体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科研工作的稳步发展,在优势专业上形成了特色,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度被学校评为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原方、肖昭然等5位教师被评为校级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共计15项,获奖5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29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EI索引2篇;承担河南省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河南省优秀工程设计奖二等奖1项。并通过举办了“土建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努力增强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2005年组织学术报告会12场,外派学习、参加学术活动15人次。

学院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原则,加大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认真规划,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框架与结构。2005年我院成功申报了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下设6个二级硕士点),使我院的硕士点总数达到了8个,成为学校拥有硕士点数量最多的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专业,并积极申报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博士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2005年通过了结构工程重点学科的验收,被评为优秀;进一步加大了实验室与资料室的投资建设力度,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完成了110万的实验室仪器的采购任务以及西班牙和奥地利贷款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为学院实验室的重组建设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六)科技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学院在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开发工作,积极开展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结构检测、鉴定以及人才培训等各项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和成果服务社会。2004年我院在投资15亿多人民币的上海外高桥建设项目中拔得头筹,成为该项目设计的总承包单位,2005年上海外高桥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设计院通过了四项甲级长期资质,3项增项甲级及民用乙级资质转正;引进注册建筑师1名,注册咨询师7名;进行了小区商办楼项目的建设与转让工作;完成了小区住户房产证、土地证的办理,以及车库车位、地下室协议书签订等工作;检测中心、监理公司改制成为学院与设计院参股的股份公司,已正常开展业务,建筑公司正在实施缩股转让工作,并正在正常开展业务。同时承接并完成了近百项粮食仓库、粮食、饲料加工、各类粮油深加工以及仓厂配套的生产设施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咨询、研究、设计监理、安装调试等多种内容的科技开发项目,为国内外的广大客户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以强大的工程技术与科研力量为后盾,承担了工程咨询、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制以及设备的采购、安装、气密设计等任务,不断拓展科技开发工作的领域,使学院的科技开发事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七)团学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学院按照“突出重点,重在落实,力求创新,整体推进”的方针,以狠抓日常管理,加强素质教育为目标,在开创我院学生工作新局面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学院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土木建筑学院学生管理总体思路、管理理念、工作目标和土木建筑学院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困难学生申请补助管理规定、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班级量化管理制度、重点学生管理制度等十余制度;2005年加强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学校规定重新调整、配备了各年级班主任和辅导员并进行了培训;完成了基础学院和学院学生工作的交接以及莲花街校区和嵩山路校区两个校区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2005年组织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有26名同学、19件作品送往学校参加比赛,其中5件作品参加河南省比赛,董洪江、洪英华同学获得三等奖,刘绍锋等同学获得鼓励奖;组织参加2005年“宇通杯”全国大学生力学邀请赛,12位同学在预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2位同学在河南省决赛阶段比赛中获得优秀奖;2005届毕业生29人考上研究生,考研率达到14%,一次就业率达到92.6%,位居学校前三名;组织了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赴商丘、登封、兰考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被河南日报、大河报、校报等媒体报道9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组织了“思想道德作风建设活动月”、学风建设月等30余项特色活动和竞赛,其中“组织参加宇通杯全国大学生力学邀请赛”荣获2005年度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十大事件,刘绍锋同学荣获2005年度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十大人物,郭振永等12位同学被评为河南工业大学创新教育活动学生标兵。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素质教育搭建了舞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开创我院学生工作新局面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土木建筑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保证教学,突出科研,搞活开发”的办学思路。在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面向科研,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办高水平的土木建筑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经形成了“和谐、向上、严谨、务实”的良好院风,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深信土木建筑学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四、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的发展(1982—   )

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ZLZ)是面向全国的商物粮行业甲级资质专业设计院,是依托郑州工程学院各学科,集工程设计、咨询、测绘、监理、设备采购和安装以及其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单位,专业工种齐全,技术力量雄厚。ZLZ具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建立了企业局域网,配备功能强大的CAD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全过程设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ZLZ创建于1982年,集设计、教学、科研为一体,依托高等院校,以建筑工程系为后盾,有多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作为支持,学术研讨气氛浓厚,因而在同行业中具备了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ZLZ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吸引了一批博士、硕士等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拥有37名正、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2名工程师(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11名、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3名、国家注册评估师1名、国家注册造价师4名、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2名、国家注册咨询师10名、注册电气工程师1名、注册化工工程师3名)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设计队伍,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ZLZ具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商业行业粮食类甲级设计资质,建筑行业设计乙级资质和工程总承包乙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质。ZLZ为工程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业务范围为:粮食流通与仓储工程、制米制粉工程、饲料工程、油脂工程、民用建筑与一般工业建筑的总体和单体设计,以及工程总承包。并可提供工程设计咨询、工程技术开发等技术服务。

建院至2002年1月,ZLZ共完成咨询、设计和总承包工程数百项,包括粮食储备库、中转库、港口库、粮油食品加工厂、民用建筑等各类工程项目,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国家重点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13项,中央直属储备粮库项目108项,使用我院通用图的项目234项;设计完成大、中型面粉厂100余项;油脂加工厂70余项。在这些项目的咨询、设计及部分总承包过程中,受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世界银行监理团和外籍咨询专家、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93年我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我院“北海万利油脂有限公司蓖麻油厂”设计项目与“广西饲料企业集团公司合浦饲料厂扩建工程”项目分获国家第七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和国内贸易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1997年,“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我院“大跨拱型金属薄壳建筑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我院的“粮食流动压力与筒仓强度研究”获国家粮食局进步奖二等奖及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我院的“散粮储运路线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获国家粮食储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另有一种建、构筑物顶盖及一适用于储粮浅圆仓的挡料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号;次年,粮仓用密封门设计又获专利殊荣;2001年,湖南省城陵矶粮食专用码头及中转库工程、《组合门式刚架彩板屋盖平房仓》(SP板)、中央储备粮潢川直属库工程分获河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河南省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二等奖及河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2002年,散粮储运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与土钉技术在基坑边坡支护中的应用研究两项科研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接下来的2003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中央储备徐州直属库工程、江西九江乌石矶粮食专用码头及中转库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型屋架平房仓(SP板)设计、钢筋混凝土门氏钢架平房仓设计分获河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河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二等奖及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三等奖;2004年,我院的“浅圆仓粮食压力研究及仓体结构受力分析”及“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地震可靠性研究”又一举拿下了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个奖项。

ZLZ积极开发与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坚持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以质量与信誉求生存、开拓与创新求发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散粒体力学理论,构建筒仓散体物料压力理论模型,所得结论纳入国家规范。研究解决了平房仓粮食侧压力最不利组合与地基基础桩侧移问题。研究解决了立筒仓仓群在各种工况下的最不利组合问题。开发出了一批工程造价低、结构性能优良、机械化程度高、储粮性能好的新仓型和新结构,如高大平房仓、大直径浅圆仓、双坡板架屋盖、双层彩钢扣板浅圆仓顶盖。

第二部分  土木建筑学院大事记

1978年8月,我校在粮油储藏系增设仓厂建筑班,同年11月在粮油储藏系设置仓厂建筑教研室。

1979年6月增设粮油仓厂建筑专业,并从校内外调入王录民等四名教师

1982年3月商业部批准我校设立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并于9月正式成立,陆永年任系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李桃、秦学善同志任系党总支副书记。7月,范建华,袁海龙等10名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教师达到18人。

1983年从校外调入曾建中以及从校内外分配来王振清等3名本科毕业生任教。

1983年建工楼开工建设,到1985年7月19日,3568平方米的建工楼投入使用。

1984年1月陆永年任系主任,;粮食机械系力学教研室划归为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于若冰同志随力学教研室调到到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任系副主任,谢泉盛任系党支部副书记,李桃、秦学善同志分别调往油脂工程系、粮油储藏系工作。9月周念祖任系党总支副书记。12月于若冰同志调往科研处工作,谢泉盛同志调回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曾建中任系副主任。

1984年从校内外分配来王之森等3名本科毕业生,林美德被调往学校机械系任教。同年9月王全志、孟建川分别考取武汉建材学院和成都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王振清考取同济大学研究生班,同年10月学校基建部门缺少技术力量,调马继思到基建处工作。1985年7月拥有专业教师25人。

1985年2月,原粮油机械力学教研室郑贵然同志从美国返院提拔为系副主任。

1985年7月10日学校更改系与专业名称为建筑工程系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1985年7月,系团总支委员会由副书记弓平、刘广明和委员刘金生、王淑春、任伟民、廖健、赵继昆七位同志组成。教工团支部书记由范建华担任。

1988年增设建筑经济与工程管理专科专业。

1991年,任命袁海龙为结构教研室副主任,任命沈国刚为建筑施工教研室主任。

1991年,增设“粮油食品工程建筑教研室”。

1992年,成立建筑工程管理本科专业。

1993年,取得“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所”

1993年,承接“利用世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中的广西、江西、安徽、湖南四个省的项目,总投资70亿元的设计任务。

1995—2002年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担了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Hong Kong)“Prediction of ground subsidence induced by tunneling in urban areas”的研究工作

1997年2月20日,刘广明同志被任命为建筑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7年3月24日,祝宗兰被任命为建工系办公室主任,武威威团总支副书记。

1998年张振镕获得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4月3日任命尚伟为建工系办公室副主任。

1998年,根据工作需要和设计院院长提名,系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聘任朱同顺同志为郑州粮油食品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同时增补为系务委员会委员。7月6日,雷雨同志为建筑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

1998年我系

上一条:学院创始人---陆永年(1927--2011) 下一条:土木建筑学院2013年年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