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  欢迎进入365备用网!

欢迎进入365备用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正文 土木建筑学院

学院新闻
新闻中心 学院专题 校友之窗
联系我们

365备用网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
邮编:450001
Tel:0371--67758678
E-mail:tgb@haut.edu.cn

04级校友--王威

添加时间:2014-12-26 12:49:14 点击数:

天道酬勤,醉心学术

王威,男,河南沈丘县人,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灾害评估与仿真模拟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和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建设部重点项目等20多项科研课题;负责和参加10多个区域/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3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参编著作1部。主要研究方向:城乡防灾减灾规划理论与方法、生命线系统抗灾评价理论与方法、灾害风险演化机制与控制理论、系统仿真与灾害模拟技术等。曾获“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北京工业大学“青春榜样”称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称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获得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得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参加国际短期交流1次。

从河工大到北工大:笨鸟先飞,脚踏实地

王威很健谈,也很沉稳,有一种内敛谦和的风范。出乎意料的是,王威说自己是笨鸟先飞。

王威的高考成绩并未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好,2000年考入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并非王威第一志愿,也不是河工大最好的专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苦闷。那个时候他天天与寝室室友一起上自习,成绩越来越好,他渐渐恢复自信并在大四学期参加考研,成功转到了河工大土木建筑工程专业,2004年入学河南工业大学建工系韩阳教授攻读硕士学位。

本科时期,王威的学位课绩点都一直很高,每学期考试成绩都在年级里排第一,要做到这一点,各门课程的成绩都必须是“优”。我问他跨专业考研,这是怎么做到的?王威依然回答得云淡风轻:“之前我也没太关注成绩,都是在评奖学金时才看到的。我觉得只要对研究生课程多重视,好好准备,都能考得不错。”

皇天不负有心人,正是有着这份毅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王威在2007年考入学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苏经宇教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而在2011年入学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流动站攻读博士后。王威的“笨鸟先飞”是用“笨办法做聪明事”,脚踏实地,天道酬勤。

科研之道:主动第一,勇于犯错

王威在攻读研究生、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几年内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30余篇。这样的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在任何一个专业内都可以算优等了。

怎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王威首先强调“主动”,做科研务必要主动紧跟导师。研究生期间,王威师从365备用网韩阳教授;博士期间他师从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苏经宇教授,每周与导师联系数次,并且随时有问题随时跟导师主动沟通。在导师眼中,他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得意门生,在同学眼中,他是主意和办法总是很多的“大师哥”。

第二是大量阅读文献,要消除畏惧心理,紧跟顶级期刊。王威师兄告诉我,研究生和博士时,他每周都会阅读5篇的SCI论文,直接接触学术界最新成果。“对于国际期刊不要有畏惧心理,除了少数的顶级期刊,你会发现大多数期刊上的论文水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你完全可以从中找到突破点。”王威师兄阅读论文的方法是“先看图看摘要,遇到感兴趣的和与自己研究直接相关的要反复精读”。读英文论文开始很辛苦,但“看多了专业词汇就自然记住了,看得多就自然能写了”。攻读博士后,他开始紧跟本领域每一期顶级期刊的论文,反复揣摩其中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就是要勇于犯错。王威师兄说,他现在越发觉得自己以前犯的“错误”一个比一个有价值。王威十分感谢自己的启蒙导师韩阳教授和现任导师苏经宇教授,引导他不断探索,让他明白“即使思路走歪了也可能发现新的问题”。王威认为,自我摸索是研究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每一个错误都有成为重要发现的切入点。

最后,他谈到了写论文的方法,那就是:“每写完一篇论文,让实验室从事其他方向的同学帮助阅读,如果他们可以读懂,了解到你的创新点,说明这篇论文写的还可以;如果他们不明白你在写什么,那就需要重新修改。”

未来:当好老师,做好科研

 北工大向来倡导“双肩挑”,科研、社工两不误。王威现在不仅是一名在读博士后,而且还是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灾害评估与仿真模拟实验室负责人

王威对于科研,充满着热爱。当被问及他觉得在科研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时,他回忆起了有一年春节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待在家中继续科研工作。王威的家条件很差,没有像样的书桌,没有宽带,外面天气特别冷,也没有暖气,自己就穿着一件军大衣,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完成了一些关键性的研究工作,并以这些工作为基础撰写的论文发表在了该领域权威的国际期刊上。当时,他想,这些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可是谁能想到它居然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做出来的呢?想想当年“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他们不也是在极差的条件下做出了极不平凡的成绩吗?所有这些,靠的是什么?就是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他才能勇敢面对科研过程中的无数困难。
  谈到他的理想时,他笑了笑说:“我从小到大,最大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可能是好几代的,因为精神可以通过学生们一代代传下去。

王威的生活是平静的。在安逸面前,他没有懈怠,精神始终昂扬进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没有困惑太久,选择向来干脆利落。遇到困难,不焦躁不畏惧,遇到惊喜,不骄傲不自大。


上一条:87级校友--屈青山 下一条:98级校友--刘玉

关闭